未说再见的离场:郑洁们与岁月和解的沉默方式

网球之家

“退役的问题还没有提到我计划里。”2015年温网,当记者追问郑洁是否即将挂拍时,她这样回应。十年后的今天,这位中国金花依然没有正式宣布退役,却已悄然从职业赛场隐退多年,直到温网元老赛的亮相人们才知道她早已退役。郑洁、库兹涅佐娃、扬科维奇等名将构成了网坛一道独特风景,她们没有鲜花簇拥的退役仪式,没有催人泪下的告别演说,只有逐渐淡出公众视线的身影,如秋叶飘落般静默无声。


职业运动员与时间的对抗终将落败。2015年澳网,32岁的郑洁空降墨尔本却首轮惨败,她坦言:“跑起来腿有点软,甚至连参加澳网都是一个月前决定的。”更残酷的是手术后恢复的无力感:“去年年底做了一個手术,感觉恢复得不好。我们无法和岁月抗衡。”此时她的世界排名已滑落至百名开外,身体机能的下滑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。


与年龄同步而来的是身份转变。2014年郑洁被任命为四川省网管中心副主任,职业生涯从此进入撕裂状态,她必须在职业球员与管理者之间艰难切换:“以前当球员只要管好自己就可以了,但现在要协调、要沟通、要请示、要报告。”当被问及退役计划时,她无奈道:“不可能兼顾球员和副主任两个身份,两份工作均需要大把时间。”职业身份与社会角色的冲突,加速了她的转身。


扬科维奇同样深陷健康与年龄的困局,2018年因背部手术远离赛场后,她的排名跌至282位。在宣布推迟复出计划时,那句“尽管我也不知道我的职业生涯到底能不能继续下去”,道尽了一位前世界第一面对岁月流逝的无奈。


不宣布退役是运动员特有的心理缓冲策略,郑洁曾明确表达过对“仪式性退役”的抗拒:“我和李娜不一样,不像她说不打就不打了。我考虑的是,还能不能突破最好成绩。”这种态度背后,是对职业生涯的珍视和对网球本质的深刻理解。“网球是不是也应该像举重一样,分一下级别。”她以幽默化解着身体条件带来的竞技不公。


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对网球的不舍,郑洁多次坦言:“网球也给自己带來了很多,说不再打球总有点舍不得。”当被问及退役规划时,她展现出的顺其自然的态度令人动容:“性格决定了我不会像李娜那样说退役就退役,退役的决定一定是我觉得没有梦想了才会做出。”2015年法网期间她虽承认“应该不会一直打下去”,却仍坚持参加温网双打,将告别战线悄然拉长。

这种沉默隐退也是对“竞技尊严”的维护,郑洁曾直白表露心迹:“我在场上还是希望有一定竞争力,我18岁就在想,一定不能是彻底打不动才退役。”扬科维奇在远离赛场近一年后才选择在罗马赛开发布会,前世界第一的骄傲让她不愿在伤病缠身时仓促告别。

网坛历来存在两种告别模式:李娜式轰轰烈烈的退役仪式与郑洁式静默隐退形成鲜明对比。当李娜在北京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举办盛大告别仪式时,郑洁正在为兼顾省队管理职责而苦苦挣扎;当莎拉波娃用一封精心准备的退役信引发全球媒体关注时,库兹涅佐娃已悄然淡出公众视野数年。


这种差异源于个人性格与职业处境的深层差异,郑洁对此有清醒认知:“性格决定了我不会像李娜那样说退役就退役。”她的职业生涯始终带着“踏实”的烙印,正如她总结的:“踏实,不光做人,也包括训练;每天用心做,必然会有回报。”这种务实精神延续到了她的告别方式上:没有宣言,只有行动上的逐步抽离。


文化背景也在退役方式上刻下印记。扬科维奇作为塞尔维亚网球开拓者,库兹涅佐娃承载俄罗斯红粉军团荣光,郑洁身后则是中国金花群体集体谢幕的时代浪潮。当郑洁坦言“因李娜退役感到孤独”时,她已然成为一代人最后的守望者。这种集体记忆的厚重感,让她们对“终结”一词更加慎重。


从职业选手到网球推广大使,她们的淡出更像是职业重心的渐变。扬科维奇在退役发布会上未明确说“退役”一词,库兹涅佐娃至今保留着教练合作,郑洁则现身温网元老赛延续网球生命——这些行为本身构成了一种无言的传承仪式。


未正式宣布退役,反而赋予她们一种独特的自由。它卸下了必须为每一场职业赛事结果负责的重担,却保留了以“球员”身份参与网球世界的权利。库兹涅佐娃虽然早已淡出主流赛场,但她保留着教练合作,偶尔会出现在训练场上指导后辈,或者分享她对比赛的专业见解。扬科维奇在2017年罗马那个被外界解读为“退役”的发布会上,始终未提“退役”二字,更像是一次阶段性的总结。此后,她更多地以塞尔维亚网球名宿的身份参与网球推广活动,用自己的影响力为祖国网球发展发声。这种“非现役,非完全退役”的状态,让她们能以更轻松、更纯粹的方式回馈网球——没有成绩的压力,只有热爱的流淌。


温网元老赛的经历,对郑洁而言,无疑是一次珍贵的“复现”。在那里,她无需面对巅峰时期的胜负压力,却能重新踏上熟悉的草地,与昔日的老对手并肩作战或隔网相对。掌声与欢笑取代了剑拔弩张的竞争,网球回归到最本真的乐趣。她的大放异彩,不仅是对自身技艺的证明,更是对那段辉煌职业生涯的深情回望,是一种公开的、充满温情的“非正式告别”。这些赛事,成为她们延续网球生命、满足竞技渴望、与球迷保持情感联结的完美桥梁。在这里,“退役”与否已不再重要,重要的是她们依然在打球,依然在享受网球带来的快乐,并将这份快乐传递给观众。


她们的存在本身,就是一种强大的激励。当年轻球员看到昔日的世界第一、大满贯冠军们依然活跃在网球相关的领域,无论是执教、管理、推广,还是仅仅在元老赛上挥洒汗水,都传递着一个信息:网球生涯的结束,并非网球关系的终结。郑洁投身青少年网球,库兹涅佐娃分享经验,扬科维奇以名宿身份支持祖国网球,都是在进行着一种无言的传承仪式。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后来者,网球可以是一生的事业和热爱,其价值远超越世界排名和冠军数量。这种“身教”的力量,往往比一场盛大的退役演说更能深入人心,更能影响下一代网球人的价值观。


在聚光灯未曾聚焦的角落,在元老赛的欢声笑语中,在青少年训练的球场上,她们偶尔拾起球拍的身影,本身就是最美的网球诗篇。拍线震颤的瞬间,那些职业赛场上未完成的、被省略的告别式,已然化作网球场边最温柔的晨光,无声地滋养着这项运动的未来。郑洁们的沉默离场,最终被证明是另一种形式的坚守——对网球最深沉、最持久的热爱,无需盛大的宣告,岁月自会见证其回响。她们与网球的故事,从未真正结束,只是换了一种更悠长、更温润的方式,在时光里继续书写。(来源:网球之家 作者:小迪)